2022年10月,我校經濟管理學院吳路華博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SCI期刊(中科院3區)《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and Public Health》上,在線發表題為《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Well-Being in China through Economic Growth and Policy Adjustment》的學術論文(Volume 19, August 2022, 12566:1-23;IF=4.614),定量評估了中國1995-2017年人民福祉演變特征與主要驅動因素貢獻。
由于幾十年來社會經濟環境的迅速變化,許多國家的人類福祉落后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然而,這一復雜現象背后的機制卻仍不清晰。本研究通過修訂國家層面的真正進步指標(GPI)(包含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領域的27個GPI指標體系),揭示了1995年至2017年中國人類福祉的變化,并進一步量化了推動GPI增長的干擾因素的貢獻。結果表明:(1)1995-2017年,中國人均GPI呈上升趨勢,年增長率為12.43%。GPI的變化遵循與經濟發展相同的模式,而不是出現一些國家和地區記錄的經濟增長與福利下降相結合的現象。(2)人類福祉的增加主要由經濟增長推動,但對社會因素最為敏感。(3)收入不平等的加劇和失去休閑時間的成本對人均GPI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負貢獻分別為24.69%和23.35%)。然而,個人消費支出、家庭勞動力價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凈資本增長的增加加速了GPI的增長,正貢獻率分別為30.69%、23%、20.54%和20.02%。(4)由于政策調整,經濟投資不斷增加,社會管理得到加強,這完全抵消了負面因素對人類福祉造成的降低影響,從而導致人均GPI大幅增加。以上見解可以為改善全球人類福祉的決策制定和政策執行提供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42261052、No.42077455 & No.42167032),銅仁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No.trxyDH2103),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交叉團隊項目(No.xbzg-zdsys-202101),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No.XDB40000000 & No.XDA23060100),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No. 黔科合支撐[2022]一般198),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項目(No.黔科合平臺人才-GCC[2022]015-1 & No.黔科合平臺人才[2016]5648),2020年貴州省補助資金(No.GZ2020SIG),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No.SKLEG2021072001、No.SKLEG2022206 & No.SKLEG2022208)和貴州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青年人才項目(黔教合KY字[2020]164)的聯合資助。
(供稿:科研處 編輯:張東方 一審:田淼 二審:梁光華 三審:葉丹)
論文信息